陜西中為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地址: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文藝北路5號敬業大廈1幢1單元26層12601室
電話:029-81151525
郵箱:18392419278@163.com
網址:www.sxzwdb.com
4月23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公布了國務院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聯合印發的《關于印發〈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四項配套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配套辦法”),從融資擔保公司的業務經營許可、擔保責任余額計量、公司資產比例管理和銀擔保管理方面,對監督管理條例提出了具體要求,受到行業的高度關注。
配套辦法自發布已經一個月有余,從《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看,滿足配套辦法對于融資擔保責任余額計量和資產比例管理的要求,對于一些過去業務開展和經營較好的機構來說,還有一個調整的陣痛期,還需要開展大量工作。但是,《金融時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堅守初心、依法合規經營仍是行業的底線,更好地服務普惠金融已成為行業的普遍共識。
依法合規經營是行業底線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建立現代融資擔保制度25周年。1993年,經國務院批準,作為特例試辦的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成立,即中國投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投保”)的前身,自此開始了轉變政府信用職能、運用商業模式提升企業信用的有益嘗試。經過25年的發展,當年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融資擔保行業初步形成了當前行業凈資產超萬億元、信用倍增能力達到十萬億元的良好局面,在服務普惠金融尤其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直接扶持推動了若干中小企業發展,間接為增加地方稅收和促進就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投保相關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雖然融資擔保行業在很多方面并未享受金融機構的權利,但融資擔保行業的金融屬性是非常明確的,履行金融機構職能、防控金融風險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作為央企和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的會長單位,應加強黨的建設,以黨建促業務工作的開展,主動適應監管,堅決擁護執行《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及配套辦法,積極主動地作出適應性調整,守合規底線,做合規典范,保證各項經營活動在監管合規的框架下進行。
據了解,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已經向行業發出關于踐行普惠金融、主動擁抱監管的倡議書,組織全國并指導省級融資擔保協會開展監督管理條例及配套制度的解讀工作,多地的融資擔保公司也在積極研究調整本單位的業務結構和投資比例,以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合規要求。
不過,一位不愿公開透露姓名的融資擔保公司管理層人士對《金融時報》記者說,作為一家國有融資擔保公司,感覺自己的擔子更重了,不僅要完成政策性融資擔保的業務目標,有效控制風險,還要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但為了合規,一些風險較大但收益更高的業務和投資現在已經不再開展。
創新成服務普惠金融有效手段
不可否認,我國融資擔保行業經過25年的探索與實踐,在政府、金融機構和中小微企業、個人之間架起信用增進與風險管理的橋梁,在保障債權、提高融資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還應看到,隨著經濟進入調整期,最近幾年,行業代償增多,風險增加,行業的業務規模,尤其是服務小微、“三農”的融資擔保業務增速逐步放緩,放大效應有限,影響了政策功能的發揮。
《金融時報》記者從某東部沿海省份獲悉,該省民營經濟發達,過去的融資擔保公司也以民營為主,但“小、散、亂”問題突出。經過市場的洗禮,現在民營擔保公司基本退出,雖然已經建立了較完善的省級再擔保及設區市、縣(區)級三級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但由于缺少技術和有效的考核機制,很多機構不能正常開展業務,出現了“空窗期”,中小微企業由于找不到有效的擔保公司,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部分地區變得更加突出。
融資擔保制度的靈魂是放大倍增效應。配套制度規定,對小微企業和農戶融資擔保業務在保余額占比50%以上且戶數占比80%以上的融資擔保公司,放大倍數的上限可以提高至15倍,也間接地說明融資擔保只有達到一定規模以后,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充分的發揮。
《金融時報》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監管部門也注意到融資擔保行業放大倍數較低影響了政策功能發揮,正在組織調查研究。在規范合規的基礎上,重構、重塑融資擔保體系,提升融資擔保規模和放大倍數成為工作的重點。
中投保小微擔保中心負責人向《金融時報》記者介紹稱,提升融資擔保規模和放大倍數是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除政策制度配套外,更需要技術的支撐,需要長時間的人才培養和業務積累。作為中國融資擔保行業的開拓者,中投保以“樹品牌、建體系、服務雙創”作為公司堅定的戰略目標與社會責任,加強與地方政府、融資擔保機構的合作,堅持自身特色,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不動搖,并結合當地特色,探索出多種業務合作模式,豐富了服務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業務的政銀擔合作方式。
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提供體系保證
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根據《金融時報》記者從財政部等國家部委了解到的最新信息,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及相關公司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建。
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由中央財政發起,聯合有意愿的金融機構共同設立,首期募資不低于600億元,采取股權投資、再擔保等形式支持各省(區、市)開展融資擔保業務,帶動各方資金扶持小微企業、“三農”和創業創新。據了解,目前已經有華夏銀行、浦發銀行等機構通過董事會決議,同意出資入股國家融資擔保基金,金融機構參股國家融資擔保基金進入實操階段。
《國務院關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是融資擔保行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及其配套辦法,是保證融資擔保行業健康發展的制度保證;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的設立,從機制上構建了從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多層次的融資擔保體系,是體系保證。眾多擔保業界人士表示,融資擔保公司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致力于服務普惠金融,提供技術和基礎保證。綱領、制度、體系、技術和基礎的有機統一,將譜寫新時代融資擔保行業服務普惠金融的新篇章。